首页

sm在线踩女王

时间:2025-05-30 07:36:40 作者:父亲把房子送给孩子后还能要回吗 浏览量:31133

  父亲把房子送给孩子后还能要回吗

  北京昌平法院:不得擅自处分被监护人财产

  父亲将房子送给自己年幼的女儿,过段时间还能要回来吗?

  北京昌平居民何志强(化名)与妻子离婚后,取得了女儿何娇(化名)的抚养权。何志强将一套房产赠与了时年4岁的女儿,两年后,其又以监护人的身份通过赠与的方式将房产过户到自己名下。

  2024年2月,昌平区人民法院北七家人民法庭对何娇诉何志强确认合同无效纠纷一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该赠与合同无效,房产应返还何娇。何志强提起上诉。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前不久,人民法院案例库收录了该案。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前往昌平法院对该案办理细节进行了深入采访。

  以监护人身份过户房产

  2015年3月,何志强与陈某结婚。一个月后,女儿何娇出生。一年半后,何志强与陈某因感情破裂协议离婚,双方约定何娇归何志强抚养。

  2019年12月,何志强将名下的一套房产赠与了4岁的何娇,并办理了不动产登记手续。2021年11月,何志强又以何娇监护人的身份,通过赠与的方式将房屋产权变更到自己的名下。

  何娇的母亲陈某认为,何志强的这一行为严重侵犯了女儿的合法权益。随后,其母亲作为法定代理人,以何娇的名义将何志强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该赠与合同无效。

  庭审中,何志强称,当初之所以将房屋过户登记在女儿名下,是为了规避生意上的风险,不应当认定为赠与,自己的行为也不是真实意思表示。房屋自始至终都属于自己的个人财产,将房屋又过户回自己名下的行为是对自身财产的处分,不属于对女儿财产的侵吞或处分。

  何志强称,陈某的生活作风一直存在问题。离婚后,陈某借看望女儿的名义居住在案涉房屋内,并表示自己离婚不离家。陈某在此期间与多名男性保持暧昧关系,并与一人有短暂的婚姻。陈某为了个人私利,扬言要通过争夺孩子抚养权的方式霸占案涉房屋,还多次与自己发生争执,到亲属家中吵闹,给自己和孩子的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将案涉房屋又过户至自己名下的行为,是出于对孩子财产利益保护,不应给予法律上的否定评价。

  损害未成年人财产权益

  案件审理过程中,主审法官王丽媛和同事前往昌平区不动产登记中心,调取了当时何志强两次办理房产过户时的材料,证明在办理变更登记时均由其一人签字,前妻陈某对此不知情。

  王丽媛告诉记者,本案的争议焦点有两点,一是2019年12月何志强将房产转移登记至女儿名下,双方之间是否存在真实的赠与意思表示,赠与合同是否有效。二是2021年11月,房产又转移登记至何志强名下,何娇与何志强之间是否存在真实的赠与意思表示,赠与合同是否有效。

  “关于争议焦点一,何志强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通过签订赠与合同的方式将案涉房屋赠与女儿,并完成了产权转移登记。虽然此时女儿仅有4岁,但法律并未排除未成年人纯获利益的行为,且该赠与行为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亦不违背公序良俗,应为合法有效,何娇应为案涉房屋的产权人。”王丽媛说,何志强辩称其系为规避风险将案涉房屋转移登记至何娇名下,双方不存在真实赠与意思表示的意见,因其无法提供证据举证,法院不予采信。

  而对于争议焦点二,法院认为,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了维护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情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2021年签订赠与合同时,何娇仅6岁,仍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该赠与合同的内容显然已经超出作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理解的范畴,与其智力、认知能力不相适应,即何娇并不具有作出无偿赠与房产意思表示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何志强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何娇的财产权益,与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规定并不相符,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王丽媛说,法院最终认定该赠与合同应属无效,何志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判决支持了何娇的诉请。

  何志强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监护人代理权应受限制

  据了解,2020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六条规定了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的监护职责,其中第七项规定为“妥善管理和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明确规定“保护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

  王丽媛告诉记者,监护人代未成年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涉及监护人监护职责范围以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两层关系,既要考虑监护人是否有权行使此类监护行为,还要考虑监护人的行为是否属于妥善管理和保护了未成年人财产。如果监护人实施的行为本身就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违反公序良俗,其行为会被认定为无效。如果监护人实施的行为损害了未成年人的财产权益,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若监护人代为行使的民事法律行为属于纯获利益行为,应认定该行为有效,未成年人获取利益的结果理应受到法律保护。

  从行为完成进度来看,监护人赠与未成年子女的房产完成过户登记即赠与行为已经完成,监护人一般不得对赠与进行撤销。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赠与财产完成过户登记后已具备对外公示效力,无法定原因赠与人无权撤销赠与收回房屋。

  本案中,何志强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以监护人身份代女儿与自己签订赠与合同,将房屋赠与女儿,并完成了产权转移登记。虽然此时女儿仅有4岁,但法律并未排除未成年人纯获利益的行为,且该赠与行为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亦不违背公序良俗,应为合法有效,何娇应为案涉房屋的产权人。

  通过对该案的审理,王丽媛认为,还应警惕未成年人成为父母逃债的工具。本案中,何志强曾提及其将自己名下房屋以赠与方式办理过户登记至女儿名下的目的是规避生意上的风险,虽其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主张,但其提出的抗辩意见足以引起警惕。当存在监护人的债务未清偿而将自身财产赠与给未成年子女的情形,需要根据未成年子女权益和债权人利益进行综合考虑,不能简单以保护未成年子女为由而认定赠与合同效力。

  判词摘录

  本案中,2021年签订赠与合同时,何娇仅年满6岁,仍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何志强作为其直接抚养人应当从有利于保护何娇合法权益的角度代替何娇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现何志强通过自行签字、办理赠与手续等行为将案涉房屋从何娇名下转移登记至其名下,该赠与合同的内容显然已经超出作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何娇可以理解的范畴,与其智力、认知能力不相适应,即何娇并不具有作出无偿赠与房产意思表示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何志强的该行为严重损害了何娇的财产权益,与“最有利于被监护人”原则规定并不相符,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违背公序良俗,故该赠与合同应属无效。

  本报记者 张雪泓

  来源:法治日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巴黎奥运)中国代表团用“突破”总结中国健儿表现

[4]New and Full Notification Pursuant to Article XVI:1 of the GATT 1994 and Article 25 of the Agreement on Subsidies and Countervailing Measures, European Union, 25 July 2023.

长三角铁路客流持续保持高位运行 5月2日预计发送旅客超360万人次

为保障招聘活动取得实效,活动前期,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退役军人事务厅等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广泛收集筛选民营企业岗位信息,精准服务各类就业群体。新疆胡杨线缆制造有限公司、海龙泉集团新疆有限责任公司等46家民营企业入场招聘,共提供适合高校毕业生、技工院校学生、退役军人、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岗位1241个。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面向在华外国工商界举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宣介会

  答:公证服务是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多年来,司法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利企便民的决策部署,把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证法律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公证减证便民取得良好成效,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和公证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司法部减证便民部署要求,不断深化部门协同、强化创新推动、优化资源配置,健全完善公证利企便民制度机制,公证服务质效明显提升,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在一纸书信里和鲁迅“相遇”

针对第二个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庞军介绍:“我们成立工作专班,动态监测和分析异地就医资金使用情况,配合卫生健康委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和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确保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就地治疗。同时,我们加大医保基金监管力度,会同人民检察、公安、财政等部门开展医保领域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建立飞行检查、抽查复查、倒查追责工作制度,完善异地就医协同监管制度和跨区域工作机制,着力打击假病情、假病人、假票据等欺诈骗保以及过度诊疗、诱导住院等违法违规行为。”

王沪宁会见越南共产党代表团

时间回到2004年12月,习近平同志冒着蒙蒙细雨前往浙江温州瑞安市,在上门看望慰问在岗的基层干部时动情地说:“我也是个‘老基层’,当过村党支部书记、县委书记,一直同基层干部情同手足。”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